报告指出,总的来看,过去十多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60项改革任务已总体完成,中国不断实现着世所罕见的成功改革实践。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绝非轻轻松松,而是需要不断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精准前瞻与战略决断;根据自身能力与目标导向,进行持续规划与持续落实;妥善处理国家社会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完成矛盾分歧协调与利益统筹;直面反华势力对中国的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实现围堵突围与发展突破。
未来几天天气“高烧”不退!据广东省气象服务中心预计,未来三天(5-7日),副高强势控场,晴热天气“复制粘贴”,每天都很热,最高气温普遍介于35~37℃,部分市县可达38~39℃。预计本轮高温“超长待机”,将一直持续到8月上旬后期,户外活动要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谨防热射病!
大众掏出“灵魂”,小鹏“接活”赚钱。针对近日大众集团与小鹏汽车再次达成深度合作,某业内人士如此评价道。只是问题在于,小鹏汽车与大众集团究竟谁在掏出“灵魂”,目前还真说不定。
至少从大众用并不算高昂的技术服务费,便“诱使”小鹏交出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来看,掏出“灵魂”的更像是小鹏,而非大众。而若我们再从大众此前拿出7亿美元获得小鹏4.99%的股份继而成为其第三大股东来看,则甚至可以做出如下猜想:大众想要的不仅是小鹏的“灵魂”,可能还有其整个“身体”。
这并非不可能。何小鹏此前创办UC浏览器时就曾因多次融资,股权遭到洗牌,最终的结果是UC超过66%的股权已经到了阿里巴巴马云手里。失去话语权的何小鹏只得做出如下决定——把UC浏览器直接以30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了阿里巴巴,这也成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并购案。
连年加大的亏损,加上产品销量长期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的确让小鹏汽车在面向大众的技术变现时尝到了些许甜头,其甚至有被大众给出的些许甜头冲昏了头的倾向。只是小鹏忘了:大众一旦在电动化上建立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其与小鹏就很难平起平坐。届时,小鹏要么会被大众整个吞并,要么就会被中止合作,断了技术变现的源头,所谓“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而无论出现哪种情况,对小鹏的发展其实都是不利的。当然,对于互联网出身的何小鹏而言,卖掉小鹏汽车套现,未必是件坏事,毕竟做过互联网的人,其思维也往往是互联网式的:能否打造百年基业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灵活应变,不断套现。
多次合作后,大众团队终入驻
近日,数百位大众工程师入驻小鹏汽车广州总部办公的消息,让小鹏的股价大涨,这可能也预示着二者的技术合作将进一步升级。果不其然,就在7月22日,据小鹏汽车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与大众汽车集团签订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协议。根据该协议,小鹏与大众集团将积极探索进一步合作的机会,以扩大双方联合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的应用范围。
对此,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2026 年起,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所有纯电动车型都将搭载这一强大、高效的电子电气架构。”
据悉,二者在广州和合肥建立了联合开发项目组,第一个搭载双方联合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的车型预计将在约两年内量产。实际上,大众与小鹏自去年合作以来曾多次宣布在不同的层面达成合作。
去年7 月,大众汽车宣布计划向小鹏投资 7 亿美元,双方将基于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和小鹏汽车的 G9 车型平台、智能座舱以及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软件,共同开发两款 B 级纯电车型,挂大众的车标在中国市场销售,计划将于 2026 年上市。
去年年底,大众中国入股小鹏汽车,交易完成后大众中国持有小鹏约4.99% 股权,成为其第三大股东,此外,大众方面在小鹏汽车获得一个董事会观察员席位,但无投票决策权。
今年2 月,小鹏汽车与大众集团围绕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签订联合开发协议,就车型及平台的共用零部件订立联合采购计划。2个月后,小鹏汽车与大众集团发布联合声明,双方将就电子电气架构技术签订最新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于小鹏最新一代 EEA 架构联合开发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平台,预计将从 2026 年起应用于在中国生产的大众汽车品牌电动车型。
业内认为,大众之所以如此急于与小鹏达成更深层面的合作,很大程度上跟其在电动化上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有关。
去年,大众在华纯电车销量为19.18万辆,同比增长23.2%,尽管超越了国内大多数新势力的年销量,但大众的新能源销量占比仅为2%。此外就在今日有消息称,大众集团多款电动车项目再次延期,包括之前备受期待的ID.4大换代与保时捷Macan EV Turbo。前者预计要到2029年才能上市。后者则需2031年才会上市。在电动化转型上的落后,只得迫使大众加深与小鹏的合作,以弥补自身的短板。
小鹏已有“躺平”之迹象
另一方面,大众与小鹏的合作却使后者在资金上颇有收获。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营收达65.5亿元,同比增长62.3%,毛利率大幅提升至12.9%,同比提升11.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6.7个百分点。其中,小鹏卖车营收为55.4亿元,另10亿元则为服务及其他收入,包括与大众合作带来的报酬。正因如此,小鹏一季度的净亏损由去年同期的23.4亿元收窄至13.7亿元。
对此,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此前曾表示:“从本季度开始,平台和软件技术服务的收入已经开始成为我们盈利的重要来源,这标志着小鹏已经发展出与传统车企不同的创新商业模式。”
与稍有起色的财报数据形成对比的是小鹏汽车的销量。今年1-6月小鹏累计交付 52028 辆新车,虽然同比增长26%,但根据小鹏年初定下的 28 万辆的年度销售目标来看,其目标达成率仅为18.6%。这意味着要想顺利完成目标,小鹏下半年的月均销量要达3.83 万辆。从其目前连破万都难的形势来看,完成目标的难度颇大。
实际上,这一销量颓势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显现。2023年,小鹏全年共卖出14.16万辆新车,虽然同比增长17%,却只完成了其年销量目标的七成左右,在当时主流的五大造车新势力里仅排在全年卖出12.42万辆的哪吒汽车前面,几乎垫底。
到了今年,这一销量颓势几乎没有任何改观。今年1-6月,小鹏汽车单月的零售销量分别为8250辆、4545辆、9026辆、9393辆、10146辆、10668辆,只有刚刚过去的6月才勉强实现月销破万。
作为对比,同为新势力的零跑汽车今年上半年卖出86696辆新车,除了2月低于一万辆外,其余月份均突破一万辆,6月销量甚至首次突破2万辆。蔚来上半年也卖出87426辆,除2月低于一万辆外,其他月份均突破一万辆,5月、6月甚至连续两个月突破2万辆。而作为新势力头部的理想汽车上半年则更是卖出了188983辆。
实际上,小鹏旗下在售的车型并不算少,目前6款车型在售。作为对比,同为新势力的理想、零跑、哪吒在售车型均为5款,蔚来最多,达到8款。在车型数量并不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总销量却差强人意,唯一的解释就是单一车型销量不好。
第三方平台显示,小鹏旗下月销量最高的单一车型都只徘徊在5000辆上下,其他车型之销量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主销车型 小鹏P7和小鹏G6的月销在大多数月份甚至已经下滑到2000辆上下的水平,目前的形势可谓岌岌可危。
单一车型销量不行,如果能够多推出车型,其实也可以推高单月的销量。然而小鹏汽车在这方面似乎也不太“积极”,上半年小鹏除了于1月份推出了本就小众的中大型MPV小鹏X9外,再无其他新车。而下半年,小鹏似乎也只计划推出Mona 03及P7+两款新车。P7+目前透露的信息不多,但从被小鹏看作是走量车型继而被寄予厚望的M 03来看,小鹏的打法显得很混乱。
Mona 03 已于7月初完成全球首秀,预计8月正式上市,售价预计会下探到20万元以内。根据小鹏方面的说法,M03的最大亮点是搭载小鹏的XNGP视觉辅助驾驶系统,这将让只有高端车型才有的智驾下放到10万元级别。
然而,在“价格战”此起彼伏的大趋势下,小鹏旗下的多款车型已经将起售价下探到了20万元附近及以下。小鹏在此时费力折腾出一个定位为10-15万元价位的Mona系列,其意义何在?何况,在10万元级别这一极度内卷的“红海”市场,Mona 03要直面比亚迪、吉利等大厂,对于这种既有技术还擅长成本控制的大车企,小鹏真有优势吗?
退一万步说,就算Mona 03真的能做到走量,但它真的不会与小鹏旗下本就将价格下探到20万元下的其他车型相互内耗吗?而且MONA 03的大卖必然会严重拉低小鹏的品牌形象,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小鹏彻头彻尾成了一个低端品牌。毕竟,小鹏Mona只是小鹏品牌下的一个全新序列。
总之,不管从并不理想的销量表现还是从毫无头绪的新车推出规划来看,小鹏汽车似乎都已经有了“躺平”的迹象。若把这些与小鹏近两年紧锣密鼓地推进与大众的合作结合起来看,其似乎已有了卖掉自己提早变现的倾向了。
谁在掏出“灵魂”?
对于大众与小鹏自去年以来一次又一次的合作,业内部分人士认为这是件中方车企反向技术输出的光荣之事,有些人甚至认为大众在越来越深入的合作中,已经出卖了自己的“灵魂”。然而,大众与小鹏究竟谁在通过得到金钱出卖自己的“灵魂”,还很难说。
大众与小鹏合作的思路很简单——通过资金获得小鹏的核心技术,补上自身的短板,然后再搞自己的一套东西。小鹏体量太小,其手中的几项技术,顶多只是帮助大众立足新能源市场的敲门砖。此前,大众曾以7亿美元获得了小鹏4.99%的股份,又因为一些并不算高的技术服务费,得到了小鹏的核心技术,当大众有了电动化的技术基础后,其合作态势也许就不一样了。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小鹏是与其他小厂商合作,或许还没什么危险;但其如今合作的伙伴大众集团却是一家无比巨大的车企,它并非没能力做好电动汽车,只是暂时落后了。在获得小鹏的核心技术后,大众很可能会生出吞并之心。除了技术外,小鹏实际上并没与大众平起平坐的底气。
总之,在商业市场要想立足,还是需要自身有实力。小鹏汽车目前自身体量太小,虽有较强大的智驾技术,但自身的新能源车型销量一直处于要死不活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销量表现会越来越影响其电动化技术在外的声誉——既然技术这么好,为何自身的车型却没任何一款卖得好?
此外,小鹏常年亏损的问题短期内也看不到尽头。财报数据显示,自2021年上市,小鹏汽车一直在亏损泥潭中挣扎。2021-2023年小鹏的净亏损分别为48.63亿元、91.39亿元、103.8亿元,加上今年一季度的亏损,小鹏上市以来合计亏损约257亿元。
在旗下车型之销量并无太大起色、亏损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小鹏似乎从变卖技术中尝到了甜头,至少从合作时的合影来看,何小鹏都是笑得合不拢嘴的。只是,技术变现的下一步,会不会是大众对整个小鹏汽车的吞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当然,对于收购,何小鹏也许是伸出双手欢迎的。毕竟,对部分做惯了互联网的人来说最大最正规股票配资,其思维习惯也是互联网式的:能不能做成百年基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套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