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000978.SZ)发布2024年年报,业绩数据令人咋舌。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2亿元,同比减少7.58%;归母净利润亏损约2.04亿元,同比暴跌1830.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亏损约2亿元股票100倍杠杆,同比减少2625.31% 。自2020年以来,桂林旅游已累计亏损近10亿元,2020 - 2022年连续三年亏损,2023年短暂盈利后,2024年再度陷入亏损泥沼,深陷经营困境,而其股价表现也不容乐观。
营收下滑,多板块业务遇冷,股价承压下行
从游客接待量来看,2024年桂林旅游共接待游客568.34万人次,同比下降8.12%。其中,旗下核心景区(两江四湖、银子岩、贺州温泉、龙胜温泉、丰鱼岩、资江天门山景区)共接待游客317.80万人次,同比下降11.52% ,下滑态势明显。漓江游船客运业务表现相对亮眼,接待游客75.61万人次,同比增长18.20% ;漓江大瀑布饭店接待游客22.78万人次,同比增长2.89%;然而旅游汽车公司接待游客23.46万人次,同比下降14.72% 。
在营收构成上,景区旅游收入2.09亿元,占总收入的48.35%,毛利率38.96% ,但因游客接待量下降,收入同比有所下滑;漓江游船客运收入1.28亿元,占比29.64%,毛利率23.12%;漓江大瀑布饭店收入7238.86万元,占比16.77%,毛利率20.03%;客运服务收入1886.43万元,占比4.37%,毛利率为 - 12.95%,处于亏损状态;物业租赁服务收入375.42万元,占比0.87%,毛利率 - 113.19%,同样经营不善。
桂林旅游将业绩下滑原因归结为多方面。区域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周边新兴景区不断涌现,如阳朔、兴坪等以独特的旅游体验分流客源。2024年桂林遭遇特大洪水,致使游客接待量下降,同时景区设施受损,修复成本增加。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减少2516万元,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及部分子公司在2024年12月31日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15167.06万元 ,严重侵蚀利润。
受业绩不佳影响,桂林旅游的股价也呈现出波动下行的态势。2025年以来,截至4月20日,其股价为6.37元,较去年同期有所下跌。在过去一年中,股价最高曾达到7.65元,但随着业绩亏损消息的不断披露,股价逐渐走低,最低触及5.36元 ,反映出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担忧。
旅游板块整体向好,桂林旅游掉队
当前整个旅游板块呈现出复苏与增长的态势。随着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消费不断升级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旅游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旅游逐渐成为拉动中国GDP的重要引擎和消费热点。
从政策环境来看,国家对文旅消费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明确支持文旅消费扩容升级 。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发放文旅消费券、推出景区优惠活动等,积极促进旅游消费。从市场数据来看,2025年清明假期3天,全国国内出游1.26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575.49亿元,同比2024年分别增长6.3%和6.7%,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9%和20% 。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热度更是飙升。多家在线平台发布报告显示,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旅游业将延续复苏势头,在去年同期高基数基础上消费活力持续释放,旅行热度或达近三年峰值 。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少旅游企业业绩表现出色。例如九华旅游预计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净利润同比增长32%;黄山旅游预计一季度营收同比持平,净利润同比增20% 。然而,桂林旅游却在行业整体向好的趋势中掉队,不仅营收下滑、利润巨亏,与同行业绩形成鲜明反差,也反映出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更为严峻,在市场竞争和行业变革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内忧外患致亏损,影响股价走势
外部竞争激烈,市场需求转变
当前旅游市场竞争白热化,各地纷纷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推出多样化旅游产品。桂林旅游长期依赖“门票经济”,以传统山水观光游为主,产品结构单一,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元的需求。休闲度假游、主题体验游等新兴旅游模式兴起,游客更注重深度体验和个性化服务,桂林旅游未能及时跟上市场变化,在竞争中逐渐失势。同时,周边地区类似喀斯特地貌景区的开发,以及新兴网红旅游目的地的崛起,加剧了客源市场的竞争,进一步挤压了桂林旅游的生存空间,导致其营收和利润下滑,进而对股价产生负面影响。
内部管理与资产问题凸显
桂林旅游内部存在资产质量不佳的问题,部分早期投资项目未能达到预期收益,甚至成为拖累业绩的不良资产。例如,收购的桂圳投资置业股权,因相关地块开发许可条款未兑现,资产长期闲置;国家4A级景区丰鱼岩多次挂牌转让无人问津,沦为“僵尸资产”。此外,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对市场变化反应迟缓,在产品创新、服务提升等方面投入不足,导致游客体验不佳,负面口碑频出,影响品牌形象。这些内部问题不仅侵蚀公司利润,也使得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和未来发展产生质疑,促使股价下跌。
不可抗力冲击经营稳定性
2024年桂林遭遇特大洪水,这一不可抗力事件对桂林旅游造成直接冲击,导致游客量下滑,景区设施受损,修复成本增加,经营成本大幅上升。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对旅游行业影响巨大,凸显出旅游企业经营的脆弱性和对外部环境的高度依赖。此类事件的发生增加了公司经营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风险评估上升,在股票市场上表现为股价的波动下跌。
同行对比:亏损并非个例,股价表现各有不同
在旅游行业中,桂林旅游的亏损并非孤例。西安旅游(000610.SZ)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82亿元,同比增长5.88%,但归属净利润为 - 2.60亿元,同比增亏69.13%;扣非净利润为 - 2.62亿元,同比增亏76.83%。尽管营收增长,但成本上升、投资损失及资产减值等问题,导致净利润亏损进一步扩大。西安旅游的股价在2024 - 2025年间同样起伏不定,截至2025年4月,其市盈率(TTM)约为 - 11.92倍,市净率(LF)约13.11倍 ,显示出市场对其盈利前景的不乐观预期。
张家界(000430.SZ)2024年业绩同样不佳,营业收入4.32亿元,同比上升2.8%,归母净利润亏损5.8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2.39亿元股票100倍杠杆,亏损额大幅增加;扣非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2.4亿元变为亏损5.82亿元。大庸古城预计计提资产减值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成为公司亏损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张家界股价也受到业绩拖累,在过去一年间震荡下行,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